从湖大启航,全能学霸一作发Nature!
在数百次实验中磨出数篇SCI论文
荣获国际、国内数十余项荣誉奖励
……
毕业四年,从湖大走出的周诗远
近日又迎来重大突破
近期,他以第一作者身份
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
周诗远是湖北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15级本科生
本科毕业后保送到厦门大学
现在是厦门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从湖大启航,揭密电池微观世界的“黑匣子”》
为题,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科研之路
深情回顾曾经在湖大走出的每一步第一作者身份发Nature
科研之路再迎新突破
北京时间9月6日23时,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Visualizing Interfacial Collective Reaction Behaviour of Li-S Batterie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成果基于自主研发建立的高时空分辨电化学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系统(EC-TEM),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发现了锂硫电池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该成果的第一作者正是周诗远。
本科期间,周诗远是公认的“全能战士”,加权成绩和综合成绩连年专业第一,30门课程在90分以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获得了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奖等荣誉多项。科研之外,他还获得全省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和口译大赛三等奖,拿过全校篮球赛冠军,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到厦门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教授。在厦大期间,他获得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
数篇SCI论文
都是数百次实验磨出来的
大一暑假,周诗远加入王贤保教授课题组,在王贤保教授和梅涛教授指导下,聚焦锂离子电池,开展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的科研探索。
在课题开始前期,周诗远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低谷期。周诗远说,由于前期自己对样品合成、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的经验欠缺,自己经历了很多次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周诗远选择“保持长远的期待,落实当下的行动。”面对困难,他会着眼于当下的每一个小问题。随着自己将它们一个接一个解决,他发现,低谷期似乎就这样慢慢走了出来。
曾经积累的研究经验在他心里沉淀成了厚厚的底气,他相信踏踏实实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有意义。遇到困境时,他也会选择用运动、健身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每一个觉得走入“死胡同”的夜晚,打球、跑步,用运动来调整自己。
时间与精力的加倍付出,让他在本科期间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成长路上母校全力支持
他说“在湖大,大有可为”
在报告会上,周诗远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说到:“研究成果有机会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离不开在湖大四年里迈出的每一步,让我有机会一步步地走到了世界研究的前沿。”
大一暑假,他获得了赴香港交流学习的机会,陈琴老师、李岚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香港多所高校的实验室,参加领域内的前沿讲座,这次游学激发了周诗远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大二回到本部后,周诗远加入了王贤保教授和梅涛教授课题组。课题组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的方法帮助新组员们快速适应。刚入课题组,实验进展比较慢,老师和师兄师姐给予了他重要的帮助和支持,这让他很快进入正轨。时隔四年重回湖大,周诗远深感湖大科学研究平台发展迅速,学校建立了包括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内的多种大型研究平台。
到了大三,在周明老师的带领下,周诗远和团队成员们参加了“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众多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各地的参赛、交流,同时也让他有机会与领域内优秀同龄人交流合作,结伴前行。
在学校,周诗远的篮球技术也小有名气。大一时在通识教育学院拿到冠军;在“安踏杯”篮球赛中,率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2次第三,1次第二,并于2018年获得安踏杯篮球赛冠军,多次获得校级十佳运动员。谈到这些,周诗远对学校刘永红教练十分感激。他说,学校校队“阳光组”刚成立,经费有限,为了带大家出去参赛,很多地方的花销都是刘教练自掏腰包。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他,坚定追逐热爱的意义又加深了一分。
回顾在湖大求学的点点滴滴,周诗远满是感激。令他欣喜的是,在他长达四年的研究成果登上Nature的同一天,湖大的科研成果也在Nature发表。
论文发表至今已一个月有余
周诗远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激动
到如今已回归平静
回到了日常的研究状态
分享会的最后,周诗远说到
“保持热爱,充满期待。”
他希望所有湖大学子
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
并愿意为此奋斗的事
图via 本人、材料学院
文/记者团 冀昕妍 编辑/记者团 聂韵昕
责任编辑/向正鹏 审核/刘怀元